尖端徵信社

 

小心週遭有許多"披著人皮的狼"!您現在正遭受家庭暴力的威脅嗎?
相信在你我的周圍,許多人都看過、聽過或親身經歷過「家暴」;然而,在現今的社會中,多數人還是把「家暴」當成「家務事」,讓我們的家暴蒐證調查,協助您脫離家暴陰影,擁有嶄新的未來,讓您可放心與我們的專員吐露心聲。

您有權幸福,您可以不用承受家庭暴力家庭暴力需要自保,當不幸遇上家庭暴力時,您該怎麼處理呢?《家庭暴力防治法》是為了保護在家庭裡面的成員,不會受到暴力威脅,在暴力的陰影下過日子,而成立的一個防治法。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保護範圍,簡單來說,同住在一起就算,常見適用的對象有夫妻以及親屬關係等,現在同志與同居的男女朋友都算在保護範圍內。

破解家庭暴力的迷思 ~


Q.家庭暴力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 ?
事實:家庭暴力發生的普遍程度遠超乎我們的想像。根據統計,台灣地區,約每四到七個婦女當中,就有一位曾遭受先生的虐待,而老人虐待或兒童虐待也時有所聞。

Q.只有低收入戶、教育程度低的人、特定的族群、宗教信仰者,才會發生家庭暴力 ?
事實:暴力可能存在於各種經濟、教育、族群、宗教背景的家庭中。

Q.施虐者在他的人際關係中都是暴力的 ?
事實:施虐者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會使用暴力。對施虐者而言,暴力行為是權力的展現方式之一,特別是當他(她)在家中地位猶如碉堡中的國王時,是可以恣意的對待他(她)的子民,而不須擔心遭受報復或懲罰,因此家人成為最佳的權力發洩的對象。

Q.施虐者必然是失敗者、少有成就、缺乏愛心、長相兇惡的人 ?
事實:許多施虐者是事業成功、高學歷的人。虐待的行為和個人的學歷、從事的工作、長相並沒有關係。另外,施虐者有時候,也可能是體貼溫柔的人。

Q.是藥物、酒精造成暴力的行為 ?
事實:酒精或藥物可能促使暴力的行為更為嚴重,但並非造成暴力的原因。事實上,許多施虐者坦承即便是喝了酒,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,然而他卻選擇使用暴力來達到控制的目的,「借酒裝瘋」成為施虐最好的藉口。

Q.結婚可以改善施虐者暴力行為 ?
事實:施虐者的暴力行為並不會因為結婚而改善。相反的,由於婚姻的確定性,反而使得許多施虐者有恃無恐,暴力行為更加嚴重。

Q.一旦成為受虐者,永遠都是受虐者 ?
事實:「受虐者」正確的名稱應是「遭到毆打?受到虐待的人」,換句話說,其所描述的是個人遭遇虐待或毆打的事實,而非指特定的族群。一旦遭受虐待?毆打的人離開其暴力的關係,則其受虐的情形可能就會停止。

Q.受虐婦女會刻意去激怒施虐者來虐待她 ?
事實:家暴是具有循環性的,從緊張累積期、暴力爆發期、到和平期,受虐者逐漸瞭解到在施虐者施暴之後,將會有一段平靜的時間,而這是她(他)最渴望的時刻。因此在緊張累積期時,面對可預知暴力即將發生,卻無法控制何時會發生的情形下,有些受虐者可能會刻意去激怒施虐者爆發暴力,以換得施暴後的平靜期來臨,同時,也可感受到自己至少還握有一點權力,而這樣的權力轉移,對於長期處於尊嚴被踐踏的受虐者來說,只算是扳回一點做人的基本尊嚴罷了!

Q.只要受虐婦女願意,她隨時都可以離開施虐者 ?
事實:受虐婦女往往礙於經濟的因素、傳統的價值觀念、擔心孩子無人照顧或失去孩子、缺乏家人的支持、甚至施虐者的恐嚇威脅等原因而難以離開。即便決心離開施虐者,也往往要經過長時間的奮鬥,並且克服重重的困難,方才能真正脫離虐待的關係。

Q.只有女性才會受虐,男性不會受虐 ?
事實:雖然受虐者大部分為女性!! 但是統計發現,約有百分之五到六的男性也遭受虐待。
男性受虐時,常礙於面子問題,難以向外求助;而傳統將男性視為強者,認為男性不須要得到幫助,也阻礙了外界提供男性受虐者協助的可能。

若不幸遇到家暴時該怎麼做?

專家建議有能力求救時,先撥「110」報警,或者也可隨時撥「113」全國婦幼保護專線諮詢,此專線提供24小時國台語、外籍配偶母語等接聽。

受暴後盡可能維持現場,自身衣物盡量勿更換,不要立即洗澡,若有性侵後分泌物,儘可能以衛生紙、棉布保存下來,保留最直接證據,或者將衣物保留勿清洗。

在防治法中,人人平等,任何一個人都不可以用語言暴力、肢體暴力或其他任何方式,讓對方受到威脅,不論是身體上或是精神上。